<bdo id="kbsfa"><listing id="kbsfa"></listing></bdo>

      <ins id="kbsfa"><option id="kbsfa"></option></ins>

      1. <ins id="kbsfa"><video id="kbsfa"></video></ins>

        <tr id="kbsfa"><nobr id="kbsfa"><delect id="kbsfa"></delect></nobr></tr>
      2. <ins id="kbsfa"><acronym id="kbsfa"></acronym></ins>
        <menuitem id="kbsfa"></menuitem>
        <tr id="kbsfa"><small id="kbsfa"></small></tr>
        您的位置: 首頁  交流成果

        我校首期“科研素養提升”本科生海外研習項目在線順利舉辦

        作者:  信息來源: 本科生交流網  發布日期: 2021-04-07   瀏覽次數 1006

        為提升本科生的國際化科研能力,培養一批具有寬闊全球視野、深厚學術素養、先進科研理念、卓越創新思維的未來領軍人才,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力量,近年來,我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化國際合作育人,依托海外交流合作渠道,為本科生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科研交流機會。受新冠疫情影響,傳統的國際交流合作和學生選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校積極探索交流學習形式,創新項目設計,在疫情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國際優質在線教育資源與條件,為本科生搭建了不出國門、拓展研究思路與方法、提升科研素養的國際化學習平臺。

         125-311日,由我校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聯合主辦、SAF海外學習基金會協辦的 “科研素養提升”海外研習項目在線上順利舉辦,并于日前完成了外方課程考核和評價工作。該項目是我校首期以本科生科研素養提升為主題的交流項目,立足我校理科專業人才國際化培養需求,依托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特色科研主題課程,涵蓋課堂教學、講座、工作坊、研討、小組合作、師生交流等豐富形式的交流學習。50名來自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心理學等專業的大一、大二優秀本科生全程參與了在線項目。

        直播授課中


        PART 1  身臨其境 感受頂尖大學的科研氛圍

        項目從語言測試、入學指導開始,即通過在線形式讓學生提前適應“云項目”的教學互動方式。1月下旬,教學正式啟動,將線下國際交流轉為線上開展,利用UC DavisCanvas教學平臺開展課程預習、留言討論、提交作業、復習和拓展學習,Zoom軟件進行直播授課,并設立在線office hour,任課教師定期受理學生的答疑。師生們克服時差、國界、語言的阻礙,每周定時在云端相聚,相互配合,通過同步和異步學習,綜合使用多種在線工具開展教學活動。大量的全英文文獻閱讀、云課堂的PPT展示、背景板上的板書、“面對面”的眼神交流、討論區的熱烈互動,使同學們雖無法到訪UC Davis校園,卻能感受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氛圍,雖無法看到專家學者在講臺上上課,卻能通過密切互動了解他們的研究方向及相關領域學術前沿,感知其學術魅力。Dr. Simona Ghetti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兒童記憶發展,在課堂上注重交互感和科普性;Dr. Tonya Kuhl研究的是測量和控制復雜流體系統中的分子間力和界面力,在授課中注重研究內容的講解與拓展……全英語的語境,沉浸式的學習,高強度的思維訓練,將原汁原味的課堂在云端實現。

        除此之外,外方教師積極引導同學像UC Davis的當地學生那樣,勇于展示自己、表達學術觀點,交流科研學習體驗。讓同學印象最深的是Dr. Greg布置的Elevator pitch小作業,每位學生錄制視頻,通過最大程度地剖析自己的優勢,進而鍛煉用全英文簡明扼要地闡述學術觀點、介紹科研成果的表達能力。

        課堂互動

        課前預習與課堂筆記

        作業提交至在線平臺


        PART 2  拓展視野 多方位系統化提升科研素養

         “科研素養提升”海外研習項目經我校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共同精心設計,在運行模式上,較好地發揮了“國外+國內”的有效銜接。課程、講座、教學日程由教務處根據人才培養需求定制,并組織學生的遴選、管理、教學過程跟蹤、項目反饋、學分認定、資助發放;外方根據我校的需求負責教學任務的安排,具體課程及教學活動的實施,組織過程性評價;同時由SAF海外學習基金會做好項目的國內外協調,并協助做好保障與服務。這種運行模式,極大地突出了項目的專業性。

        項目教學團隊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工學院、微納米創新實驗室(MiNI Lab)主任Dr. Tingrui Pan領銜,戴維斯分校的多位教授、學者主講課程、講座。從理科科研的特點出發,通過循序漸進式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美國的科研體系,形成國際化科研理念與思維;設置了科研領域的導師制、如何挑選科研課題、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如何撰寫研究摘要、論文寫作與發表等多個高質量的主題,使學生多方位、系統化地掌握科研過程的各環節,了解研究方法與手段,強化科研訓練;并提升運用專業技術解決研究過程中實際問題、在全英文環境下獲取傳遞信息的能力。教師來自不同專業,其中不乏從事交叉學科研究,教學內容打破了學科壁壘,關注的不是特定專業的知識傳授,而是研究思路與方法,鼓勵學生不拘泥于本專業的思維方式,與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專家學者和同學溝通,閱讀涉及多學科的科研文獻資料,培養跨學科思維與研究能力。作為項目的另一特色,教師詳細介紹了學術規范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加強了“未來科研工作者們”的學術誠信素養養成教育。

        項目采用過程性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估與反饋,要求學生全勤學習,每周提交小作業,開展科研寫作,每兩周提交學習反思,并將小組展示作為結業匯報,從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刻苦學習,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根據項目結束后的學生反饋,所有參與者均表示教學內容富有前沿性,其中61%的同學感受到了一定的學業壓力,最大的收獲是進一步了解學術前沿,科研素養、科研能力的提升尤其顯著。

        豐富的課程主題


        PART 3  集思廣益 激發科研合作熱情

        課程設置了“協作環境下的科研行為”主題,引入了科研項目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對象的選擇等內容,安排了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將不同專業背景、不同語言能力的學生穿插分組,在每組組長的帶領下,成員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與個人專長,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率,尤其針對課堂內容和課后作業展開了頻繁、積極的探討,每個小組每兩周都會提交學習反思報告,鞏固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研究。通過全程合作,同學們強化了研究團隊意識,成員各司其職,成員間及時交流,積極融入團隊。

        熱烈的小組討論

        結業的presentation考核,每5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小組,借助前7周所學科研理論、方法與技術,集思廣益,共同設想、制定研究課題,過程中時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最后一周以小組展示形式,將課題的研究價值、研究方法和預期結果進行展示,由外方項目團隊根據每位組員展示的清晰程度、信息質量和組織水平進行評估。同學們所制定的研究課題富有意義和建設性,如納米技術在瀕危植物保護中的應用、腸道菌群和中藥及二者結合對于抑郁治療的作用、上海地攤經濟規劃的實踐性研究、圖書館剔舊機制等。最終,在精彩的呈現之后,各小組都較好地完成了所有學習與研究任務,通過了項目考核,美方項目團隊對我校學生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小組課題展示

        隨著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發展,尤其在當前疫情背景下,全球高校在線上教學方面開展溝通與合作越發重要,對各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在線交流項目的成功舉辦,是我校本科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創新舉措。學校將總結交流合作經驗,進一步與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在線教育層面的深度對話與合作,共同探索新的交流合作項目與課程,創新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學生國際交流內涵式發展,為本科生創造一流的國際化學術環境與科研氛圍,助力他們盡早融入國際一流學術群體,在學科前沿研究和國際化氛圍中拓展學術視野,提升科研能力。


        附:部分學生學習體會

         “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科學研究是相通的,盡管學科不同,但是研究思路和方法卻相近似,我覺得這是課程帶給我的一大收獲。了解不同領域的科研也令我增長許多見識,打開了我的視野,我覺得對于我自己的發展很有啟發?!?/span>

         ——19級物理學專業趙思涵

         “科研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更多在于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科研課題組內討論時,如何簡明扼要地闡述自己的想法,說服其他同事;在參與國際性論壇時,如何充分描述自己的研究的出彩之處,吸引同行們的關注和交流。這些都依賴于科研工作者的交流能力?!?/span>

         ——19級心理學大類專業趙熠明

          “做科研除了要對所作的領域的基本知識扎實地掌握,其他相關聯的學科的知識也應當有所涉獵。神經工程教授所研究的方向不僅對神經學、人體科學需要有扎實的知識,對計算機、醫學等領域也必須涉獵;化學工程系教授所研究的方向不僅需要化學領域的深入學習,對物理、生物等眾多學科也都要有深入的認識。這讓我深刻地明白了,學習不應當局限在一個領域,只有廣泛涉獵,才能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span>

         ——20級物理學類專業石立峣

         “我的體會是做好一項研究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一項數據都要精確,每一個步驟的設計都要經過反復的考慮,改進,然后再去實驗,再去往我們想要結果的方向探索。一項研究所涉及到的知識不僅僅限于某一門學科,它是融會貫通、互通有無的,因此做好研究,我們首先需要更加扎實的專業知識,更加廣泛的知識面?!?/span>

         ——20級化學專業丘慧婷

         “總的來說,經過這幾周的學習,我搜尋資料、閱讀英文文獻、組織英文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通過課程內容對科研過程中確定研究方向、敲定課題、認識導師以及科研合作等步驟有了一定的認識?!?/span>

         ——20級生物科學專業王藝學



                        文字:教務處 項目組成員

                         圖片:項目組成員 SAF海外學習基金會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意見建議 ©2010 版權所有 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生跨國(境)、跨校交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