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kbsfa"><listing id="kbsfa"></listing></bdo>

      <ins id="kbsfa"><option id="kbsfa"></option></ins>

      1. <ins id="kbsfa"><video id="kbsfa"></video></ins>

        <tr id="kbsfa"><nobr id="kbsfa"><delect id="kbsfa"></delect></nobr></tr>
      2. <ins id="kbsfa"><acronym id="kbsfa"></acronym></ins>
        <menuitem id="kbsfa"></menuitem>
        <tr id="kbsfa"><small id="kbsfa"></small></tr>
        您的位置: 首頁  交流成果

        我校與香港大學成功舉辦第三期“全球科技菁英”暑期交流項目

        作者:  信息來源: 本科生交流網  發布日期: 2022-08-23   瀏覽次數 184

        科學素養,是對科學知識、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科技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影響的基本了解;技術素養,是使用、管理、理解、評估技術的能力。對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而言,科技素養是需要具備的重要素養。為拓展本科生的全球視野,培養科技素養、學術思維與創新精神,經我校與合作院校香港大學精心設計,在2019、2021年成功舉辦“全球科技菁英”交流項目的基礎上,于今年暑期舉辦第三期項目,充分依托校際合作,借助世界一流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我校理工科專業優秀本科生搭建了高層次的交流學習平臺。

        725日上午,項目舉行了開學儀式,由香港大學內地事務處的Katy Yu老師主持,她代表港大歡迎我校學生,介紹了項目安排、港大校情、學業評價等內容。港大經管學院Y.F. Luk教授在致辭中鼓勵我校學生,希望同學們收獲新知,通過項目加深對港大的了解。我校教務處副處長彭超教授在致辭中感謝港大對項目運行所作的安排,港大作為世界著名高校,在科研與育人上成就卓越,多年以來大力支持我校的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此次項目是卓越學術與卓越育人的融合,希望我校本科生珍惜優質的學習機會,積極投入,挖掘潛力,挑戰自我。香港大學內地事務處、上海辦事處,我校教務處、港澳臺辦公室的相關老師及全體學員參加。

        開學儀式

        港大Y.F. Luk教授致辭

        我校教務處副處長彭超教授致辭

        項目設置了學術講座、專題討論、分享互動、校園活動等多個環節,725-812日,來自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心理學、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17個專業的50名優秀本科生參與。


        PART 1  拓展視野的全英語教學

        項目圍繞后疫情時代的全球化、科學革命、當代社會的批判性思維、演繹推理、如何開展實地研究、科技與社會中的定量素養、流行病時期的大數據等15個主題開展全英語教學。

        借助云課堂,通過講授、互動交流、小組研討等豐富的教學方式,港大教師為同學們帶來了生動的交互式學習體驗。Dr. H.H. Cheung及其團隊在港大的3D打印實驗室進行了現場演示,使同學們觀摩、了解了3D打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前景;《科學革命:對世界和社會的持續影響》課設計了一系列互動,使同學們主動思考,在交流中加深了對科學發展的理解;《專業英語演講技巧》課設置了微演講+即時指導環節,使同學們在實踐中切實掌握英語演講的技巧與方法。

        課程為同學們拓展了接觸學術前沿的機會?!赌茉次磥砼c可持續性》使同學們了解到當前能源問題的最新進展;作為通訊領域的專家,黃凱斌教授分享了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介紹了5G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并展望了6G時代。此外,多位老師也通過最新案例分析,提升了同學們對科學方法和思維的認知,如假設演繹、邏輯推理、批判性思考、科學哲學等,對同學們今后的科研頗具啟發。

        硬核的科學知識、生動的課堂教學,讓同學們領略了前沿科技的魅力,拓展了學術視野,增強了理性思考的能力,看到了更廣闊的知識園地。

        課堂教學

        參觀港大3D打印實驗室


        PART 2  熱烈的師生互動與朋輩交流

        課程大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留下問題,在同學們思考和發表觀點后實時點評和拓展,引導同學深入思考怎樣才能更加合理地將所學理論投入應用。

        小組討論貫穿全程。在項目啟動前,由我校和港大將不同年級專業的同學穿插分組,形成了固定的學習小組,每周安排小組討論,回顧、反思學習,共同研討作業、測驗中遇到的問題和結業展示。課堂上還會隨機分組,在教師的講授后,討論時常來得很突然,不乏對同學的考驗和鍛煉,“開盲盒”組成的不同小組,每次組員都來自不同專業,多樣的觀點和思維方式碰撞出不一樣的靈感和火花,如《定量素養》課上的案例討論、《跨越學術邊界》課上的跨學科學習經歷討論。三周的訓練進一步培養了同學們的跨學科思維和團隊精神。

        小組討論&師生互動

        大師引領是最受同學喜愛的活動。此次邀請到港大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黃凱斌教授、工業及制造系統工程系研究員Dr. H.H. Cheung兩位老師作分享。兩位回顧了學術科研生涯,分享了如何開展有效學習、挖掘學術研究志趣,并對我校同學感興趣的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做研究、研究生所需要的素養與能力、如何克服學術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難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希望同學們滿懷學術熱情,在感興趣的領域深耕細作。

        教師分享

        在港大組織的兩場本科生、研究生分享會上, 5名優秀的港大學子通過生動的敘述、展示,分享了各自學術科研、校園生活、英語訓練、發展規劃等方方面面,我校學生積極提問,雙方就滬港兩地高校在教學、科創、社團活動等方面的異同深入交流,加深了同學對港大的了解。

        港大學生分享


        PART 3  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

        作為項目的一大特色,本期安排了破冰活動、虛擬校園參觀、優秀校友分享、研究生院項目推介等精彩活動。

        首日的破冰活動,港大安排了有趣的游戲讓同學們描述各自的興趣特長,消除了距離感,使之后的合作變得更加輕松。在虛擬校園參觀環節,同學們通過線上實景看到了美麗的港大校園,港大學子細心的講解和分享的趣味文化與濃厚歷史讓大家對這所學校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優秀校友分享和研究生院項目推介是今年的新增環節。兩位優秀的港大校友——生物技術公司的首席技術官Dr.Chan、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機械工程師Pendkar,分享了他們從事的研究和工作以及在港大的所學所得。香港大學作為一所國際化程度高的世界名校,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拔尖學子,正是這樣的包容性和新鮮的創造力讓許多校友都做了同樣的選擇——留在香港繼續從事他們熱衷的事業。

        研究生院項目推介會上,港大研究生院副院長金冬雁教授介紹了港大的研究生項目設置、學科分類、申請要求、獎助學金制度等信息,回答了同學們關于申研的諸多問題,他歡迎學員在本科高年級時申請港大的科研課題實習項目。此次推介增加了同學們對境外深造的了解,拓展了學術生涯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金冬雁教授介紹港大研究生項目


        PART 4  精彩紛呈的結業展示

        結業展示為自選題小組合作,經過三周的學習、合作,各組愈發積極,同學們建言獻策,共同選題,搜索文獻,開展調研、數據分析,訓練全英語演講。在群策群力下,六組分別從人類如何處理和緩解碳排放、聚焦科學真實理念下正確科研方法的使用、后疫情時代跨學科發展與應用、人工智能的關聯應用與道德反思、數字時代我國算力分布新格局及其對能源問題的啟示、多學科思考指引下的智慧城市架構案例分析的主題呈現了精彩的主題展示,豐富的實例引用、較為清晰的邏輯結構、切實落地的思考,給項目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組展示結束后,黃凱斌教授就研究選題、演講設計、研究內容方面進行點評,各小組都出色地完成了學習與研究任務。

        結業展示

        結業儀式上,黃凱斌教授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本次交流,祝賀同學們順利完成了此次項目,并為我校學子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發展給出建議、送上祝福。隨后,我校21級心理學專業本科生葛書妤同學作為學生代表,對我校和港大提供的優質學習平臺表達了感謝,并就學習收獲作了總結。項目在感恩與祝福聲中圓滿結束。

        黃凱斌教授致辭

        我校學生代表葛書妤同學發言

        集體合影


        為期三周的交流,使同學們深切感受到港大的學術氛圍與校園文化,進一步拓展科學思維,拓寬全球視野,提升學術英語應用能力,在聚焦學科縱深性的同時,也關注了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對學習生活和學術生涯規劃有了更深的思考、更明確清晰的奮斗目標,為未來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勝任力的卓越科技人才打下堅實基礎。未來,我校將與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本科教育合作,豐富交流合作形式,為本科生營造國際化學術環境與科研氛圍,助力他們盡早融入國際一流學術群體,在學科前沿研究和國際化氛圍中拓展學術視野,提升科研能力。


        圖文:教務處 項目組成員


        附:部分學生學習體會

        很榮幸參加這次交流項目,我聆聽了一場場精彩的講座,結識了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與港大的同學、教授進行了交流。對AI、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領域有了進一步了解,豐富了在數學專業課程之外的知識,感受到了生物、地理、工程等不同的學科的魅力,英語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非常感謝華師大和港大為我們提供這次機會!”

        ——20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白雪萊

        我有機會學到很多前沿的知識,不再局限于專業內。對科研更感興趣了,開始覺得科研和做實驗更多的是探索的樂趣。幾場經驗分享讓我受到了激勵,港大師生告訴我們將來的深造一定要去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后勇敢地去試,即使發現不合適,也可以重新開始。這也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span>

        ——21級物理學專業 盧佳穎

               “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還是一種集邏輯、理性、發散、創新為一體的思考方式。課程涉及多個學科領域,我學到了很多。在導師的引領下,我們對各個行業的前景進行探討,對學科結合的可能性創新思考,將思維打磨銳利,為理性添加燃料。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交流項目,感謝港大和華師大給予我的機會,以及我在其中學到的一切?!?/span>

        ——21級心理學專業 王鈺柯

         “此次項目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和科學思維貫穿了整個項目。之前我一直以為不同學科之間壁壘非常大,但現在我知道了不同學科交叉之后會帶來非常有用的創新應用?!?/span>

        ——20級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段嘉霖

               “不同學科間的知識碰撞,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打破自身學科的圍墻,走出去看到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園地。在教授們的帶領下,我們不僅領略了前沿科技的魅力,還了解了有關邏輯、辯證思考、科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不僅看到了自身技術上可以順時代之勢而奔赴的方向,也提高了科學素養,增強了作為工科學生進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與責任感?!?/span>

        ——21級軟件工程專業 胡馨儀

               “我了解了許多關于科技方面的內容,從研究方法、思維方式到新技術、跨學科,所有教授都以自己的方式讓我看到這些學科、研究方向的樂趣、意義和價值。研究不僅僅是為了成果,更要為了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和教授、同學的討論,我不僅深切體會了港大的教育模式,也有了思維的碰撞,收獲良多?!?/span>

        ——20級教育技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學位專業 馬培然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意見建議 ©2010 版權所有 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生跨國(境)、跨校交流網